個人所得稅可由個人到稅務局辦理,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有納稅義務人的可由納稅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通常用人單位作為納稅義務...
工傷認定后能要求民事賠償。賠償權利人可以在社保局申請工傷認定,認定工傷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人身損害因第三人侵權造成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上市公司產假期間有工資。對已經參加生育保險的,產假工資按照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標準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對未參加生育保險的,產假工資按照女職工產假前工資...
企業女職工50歲可以退休。按照現行的政策,50歲的女職工可以辦理退休,辦理退休時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應當達到15年,或是單位繳費年限達到10年,累計繳費年限達到15...
保胎假時間可以15天的產前假認定,或以事假、病假認定,事假、病假沒有時間規定。經二級以上醫療保健機構證明有習慣性流產史、嚴重的妊娠綜合癥、妊娠合并癥等可能影響正...
合同三年試用期最多六個月。法律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三年以上的以及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勞動者有突出表現的,可以申請提前進行轉正。法律依據...
競業限制協議一般不超過2年,超過2年的部分無效。競業限制期間,勞動者不得到與本單位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就業,用人單位應當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法律依據:《...
申請工傷認定系用人單位義務。用人單位應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用人單位未提交工傷認...
勞動期間可以變更勞動關系。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只要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不違反法律法規和公序良俗即可...
協商解除合同不需要支付代通知金。代通知金是指用人單位在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或終止勞動合同時應當提前一個月通知的情況下,如沒有依法提前一個月通知、應給付一個月工資作為...
職工違章操作機床造成右臂骨折是工傷。工傷認定實行無過錯補償原則,即履行工作職責過程中發生的職業傷害,無論事故的責任由用人單位、職工或者第三者引起,無論用人單位在...
員工自動離職交接完畢即可解除勞動合同。員工可以提交辭職信,30日后正式離職(試用期內3日后即可正式離職)。用人單位存在損害離職合法利益的,員工可以立即離職。法律...
取得的證券投資基金紅利不納稅。對證券投資基金從證券市場中取得的收入,包括買賣股票、債券的差價收入,股權的股息、紅利收入,債券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暫不征收個人所...
沒購買社保能獲得工傷賠償。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時,單位未買工傷保險需要賠償所有的治療費用以及本應享受的工傷待遇,由用人單位支付全部賠...
自愿簽訂的勞動合同不一定有法律效力。簽訂勞動合同時,合同當事人應當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其內容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勞動合同具有違法條款的,雙方自愿簽訂勞動...
工傷后辭職了沒做鑒定可以要求用人單位依照《工傷保險條例》標準賠償。用人單位未在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未申報傷殘鑒定的,在此期間發生工傷待遇費用由用人單位...
勞動仲裁的時效是一年。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是勞動爭議仲裁申訴時效的開始,即知道或者應當知...
申請勞動仲裁的程序是:根據勞動合同條款將發生的爭議提交至仲裁委員會,選定仲裁員組成仲裁庭,對仲裁請求進行實體審理,對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作出裁斷。法律依據:《勞...
企業在勞動合同中約定違約金可以寫明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要求提前解除合同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不得超過...
專業律師24小時在線,解答您的法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