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應當承擔醫療責任的事故具有以下具體情形:1、拒絕或者拖延尸檢,超過規定時間,影響對死因判定的;2、不予配合,影響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3、擅離職守或對急、...
若在治療過程中發生醫療事故,則醫療事故的直接責任人可能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醫務人員由于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
醫療糾紛沒有證據,收集證據的方法如下:1、拍照取證,保存原始證據,如反映事故情形的照片、錄音錄像等。2、收集病歷卡,病史治療記錄,保留就醫過程資料。3、調取醫院...
在醫療事故中義務人進行賠償的方式以及種類包括:1、醫療費、交通費等,按照實際支出賠償;2、誤工費標準為本人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若工資高于本地平均工資的三倍的,...
當事人可以在醫學會處申請進行醫療事故鑒定。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設區的市級地方醫學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直接管轄的縣(市)地方醫學會負責組織首次醫療事故技...
醫方,可以采取以下途徑告知:口頭告知、書面告知、電子告知等患者同意的告知途徑。醫務人員告知的方式,并不僅僅限于書面告知或同意,只要是獲得患方的明確同意即可,民法...
當事人申請在醫療鑒定活動中進行回避的方式有口頭和書面兩種。當事人申請回避時,既可以采取口頭形式提出申請,也可以采取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當事人申請回避,是指醫患雙方...
我國《醫療事故管理條例》對于醫療事故賠償案件進行行政調解的規定為: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愿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
若醫院有漏診的情形,則其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發生醫療事故后,產生民事糾紛的,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
對于非法行醫行為,進行處罰的相關條例規定包括有《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根據此條例規定,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執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其...
對于醫療事故中的受害人進行等級賠償相關標準有:1、醫療費標準為實際發生的醫療費;2、誤工費標準為本人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3、住院伙食補助費標準為醫療事故發生地...
屬于醫療事故的情形包括有以下幾種:1、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的醫療事故;2、造成患者中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醫療事故;3、造成患者輕度殘疾、器官...
若當事人在醫療糾紛中無過錯則是沒有責任的。因為醫療事故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對于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由醫療機構承擔過錯賠償責任。而因患者或...
醫院在對患者履行轉診義務時應當注意的事項包括:1、轉診的前提應當是設備或技術條件不能診治,或患者要求;2、轉診必須及時;3、轉診過程中,必須做急救處置;4、醫院...
對于醫療糾紛的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的條件包括:醫患雙方均有協商調解的意愿;醫患雙方在各項條款上均達成一致意見;患方合法主體為:患者本人或其授權代理人;醫療機構的主...
醫療鑒定在設區的市級地方醫學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直接管轄的縣(市)地方醫學會進行。鑒定費用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衛生行...
醫療事故訴訟的依據有:《民事訴訟法》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處理醫療事故,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及時、便民的原則,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做到事實清楚、定性...
可以推定醫療機構在侵權行為中有過錯的情形包括有: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系醫療機構或其醫療人員違反法律、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隱匿、拒絕提供、遺失、偽造、篡改與...
在發生醫療糾紛后當事人就可能發生的訴訟準備證據的方式包括:保存好住院患者的病程記錄、死亡病例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手術同意書、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病...
專業律師24小時在線,解答您的法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