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獲犯罪嫌疑人,緩刑是什么意思
被判緩刑就是原本的判處的刑罰可以暫緩執行,只要在一定的期限內,沒有發生法律規定的撤銷緩刑的情況,那么原本被判處的一些刑罰就不需要再繼續執行的一種刑罰執行制度。緩刑是針對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的犯罪分子。
犯罪嫌疑人被判緩刑是什么意思
緩刑,不是刑罰的種類,只是刑罰執行的一種制度,它是指人民法院對被判處拘役(管制除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其犯罪情節和認罪、服罪、悔罪表現,認為原判刑罰可以暫緩執行,規定一定期限的考驗期,在考驗期內沒有發生法定的撤銷緩刑的情形、原判刑期不再執行的一種刑罰執行制度。
1、條件性,緩刑只適用于罪行較輕、社會危害性和人身危險性較小,具有悔罪表現,認為暫緩執行刑罰不致再危害社會的犯罪分子。緩刑規定不執行原判刑罰附有嚴格的條件,只有通過了規定的條件才能免除刑罰的執行,對于不符合緩刑執行條件的,不但不能視為刑罰已執行,還要恢復原判刑罰的執行。
2、期限性,緩刑規定不執行原判刑罰有一定的考驗期,只有通過一定時期的考察,才能檢驗出犯罪分子是否得到改造,刑罰的目的是否達到,從而決定原判刑罰執行與否。
3、減緩性,減緩性就是對實刑執行強度的減輕,執行期間的延緩,給輕刑罪犯在執行中一定的寬大,體現了我國刑法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立法宗旨。根據緩刑犯改造的表現,延緩后仍有繼續執行的可能性。
犯罪人死亡還追究刑事責任么?
未成年人侵權,其法定監護人也會被列為共同被告嗎?
是共同被告。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即法定代理人)對其有監護義務,因未成年人實施侵權行為而給他人造成損失的,監護人應承擔侵權責任。所以在起訴時,應該將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作為共同被告一起起訴。在具體的賠償承擔上,應該先以未成年人的本人財產來進行賠償,不足部分,再由監護人賠償。
據《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二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如遇到問題類似還有不清楚的或新的情況,建議您直接本站在線提問以便于了解溝通案件情況,智能匹配平臺空閑律師為你作出詳細的有針對性的解答,盡量說明大致情況以免因信息不全、溝通不暢,解答有誤。先在線咨詢律師可謂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注意: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法律意見。如遇類似問題,建議咨詢專業律師或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