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怎么辦,發生刑事案件以后該怎么處理
抓捕犯罪嫌疑人并進行第一階段的審理和調查,案件由公安機關移送至檢察院起訴部門進一步進行審理,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后開庭做出判決結果。對于判決結果雙方可以上訴申請。
關于刑事案件會怎么處理?
一般刑事案件的處理步驟:
(一)偵查:從人被抓一直到案人件移送檢察院,這一階段稱“偵查”,一般情況下是三個月左右;
(二)審查起訴:案件由公安機關移送檢察院起訴部門;
(三)審判: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后,應當決定開庭審判。
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適用緩刑等提出量刑建議,并隨案移送認罪認罰具結書等材料。
刑法的從輕減輕有什么區別
1、減輕和從輕處罰的區別主要在于是否在法定刑范圍內判處刑罰。
(1)從輕處罰是在法定刑范圍內對犯罪分子適用刑種較輕或刑期較短的刑罰,既不是在法定刑“中間線”以下處罰,也不是判處法定最低刑。
(2)而減輕處罰是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2、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十二條
【從重處罰與從輕處罰】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
第六十三條
【減輕處罰】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本法規定有數個量刑幅度的,應當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個量刑幅度內判處刑罰。
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但是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刑事訴訟法聾啞人犯罪減輕處罰嗎
這要視情況而定,又聾又啞的人,又稱聾啞人,是指喪失聽覺能力和口頭語言能力的人。盲人是指喪失視覺能力的人。我國刑法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是要負刑事責任的,但是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又聾又啞或者盲人雖然生理上出現殘疾,但其精神或智力是健全的,尤其是在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根據他們的經濟條件和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有的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不會因為身體的殘疾而完全喪失辨認是非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因此,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應當與正常人一樣負刑事責任。
如遇到問題類似還有不清楚的或新的情況,建議您直接本站在線提問以便于了解溝通案件情況,智能匹配平臺空閑律師為你作出詳細的有針對性的解答,盡量說明大致情況以免因信息不全、溝通不暢,解答有誤。先在線咨詢律師可謂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注意: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法律意見。如遇類似問題,建議咨詢專業律師或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