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
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是什么意思?
概念
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國家保密法的規定,故意泄露國家秘密,情節嚴重的行為。
犯罪構成
犯罪主體
本罪的主體一般情況下為特殊主體,只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才能構成本罪。因為通常情況只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才能掌握、了解國家秘密。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也可構成本罪,但性質上不屬于瀆職罪,為方便起見本法在條文中作統一規定予以定罪處罰。
犯罪客體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保密制度。國家秘密,是關系到國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于一定范圍的人員知曉的事項,保守國家秘密是一切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每個公民對國家應盡的義務,它是一項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保衛和促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的重要工作。任何泄露國家機密的行為,都會給國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嚴重危害。因此,我們必須堅決同一切泄露國家秘密的行為作斗爭。
本罪的犯罪對象是國家秘密。國家秘密,根據《保守國家秘密法》第8條,主要包括:(1)國家事務的重大決策中的秘密事項;(2)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活動中的秘密事項;(3)外交和外事活動中的秘密事項以及對外承擔保密義務的事項;(4)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秘密事項;(5)科學技術中的秘密事項;(6)維護國家安全活動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項;(7)其他經國家+保密工作部門確定應當保守的國家秘密事項。另外,政黨的秘密事項符合國家秘密性質的,也屬于國家秘密。至于具體的保密范圍,則由各機關、各單位根據上述規定具體劃定,并且根據該法第9條規定的秘密程度分類。
犯罪主觀方面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過失不能構成本罪。其動機則—多種多樣,如為了顯示自己消息靈通而加以炫耀;為了貪圖私利而加以出售;因貪戀女色或礙于情面而泄露;被威脅利誘而提供等等。
犯罪客觀方面
本罪在客觀方面,行為人必須具有違反國家保密法的規定,故意泄露國家秘密,情節嚴重的行為。所謂國家保密法,主要是1988年9月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并于1989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以及1990年5月25日頒布并實施的《中華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辦法》。各個有關的國家機關,依據國家保密法所規定的保密范圍、保密制度和職責、要求,結合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所作的具體保密規定,都是國家保密法的具體實施規定,違反了這些具體實施規定的,必然違反保密法規,所以在審判實踐中都認為屬于違反國家保密法的行為。
所謂泄露,就是行為人把自己掌管的或者知道的國家秘密讓不應該知道的人知道。泄露行為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口頭泄露,也可以是書面泄露;可以是用交實物的方法泄露,也可以是用密寫、影印、拍攝、復制等方法泄露。泄露的不同方式,不影響泄露國家秘密罪的成立,但是,如果是敵人或者他人以盜竊、偵察、破譯、遙測等方式獲取了秘密,因而造成的泄露,而本人沒有違反保密法規定,不屬于泄露國家秘密罪的行為,不能據此而追究主管、經管該項秘密的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的泄密責任。
按照本條規定,泄露國家秘密,必須是情節嚴重的,才構成犯罪。根據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施行的《關于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試行)的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涉嫌故意泄露國家秘密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泄露絕密級或機密級國家秘密的;
(2)泄露秘密級國家秘密3項以上的;
(3)向公眾散布、傳播國家秘密的;
(4)泄露國家秘密已造成嚴重危害后果的;
(5)利用職權指使或者強迫他人違反國家保守秘密法的規定泄露國家秘密的;
(6)以牟取私利為目的泄露國家秘密的;
(7)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涉嫌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犯勢行為的立案標準參照上述標準執行。
定罪標準
罪與非罪
構成本罪,不僅要有泄露國家秘密的行為,而且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如果不屬情節嚴重,即使具有泄露行為亦不可能以本罪論處。情節嚴重與否,則應從泄露國家秘密的密級程度,泄露的次數、時間、后果、目的、動機以及行為人泄露后的前后表現、態度等全面地進行分析,綜合地加以判斷;根據《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辦法》第30條規定,對泄露國家秘密尚不夠刑事處罰,有下列情節之一的,應當從重給予行政處分:(1)泄露國家秘密又造成損害后果的; (2)以謀取私利為目的泄露國家秘密的;(3)泄露國家秘密危害不大但次數較多或數量較大的;(4)利用職權強制他人違反保密規定的;等等。其第32條規定,泄露秘密級的國家秘密,情節輕微的,可以酌情免予或者從輕給予行政處分;泄露機密級國家秘密,情節輕微的,可酌情從輕給予行政處分,也可以免予行政處分;泄露絕密級國家秘密,情節特別輕微的,可以酌情從輕給予行政處分。這樣,情節是否嚴重可以比照上述標準加以認定,如泄露國家秘密造成嚴重后果的;利用先進手段大量泄露國家秘密的;多次泄露國家秘密危害較大的等等,就可以認定構成本罪的情節嚴重從而以本罪治罪。
行為人非法獲取國家秘密后又故意加以泄露的,不實行數罪并罰,對之應依照其中的一罪從重處罰。由于非法獲取國家秘密屬于行為犯,不以情節嚴重為必要,因此,宜以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從重論處,
此罪與彼罪
區分本罪與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情報罪的界限
(1)犯罪客體不同。本罪侵犯的是國家秘密制度,后罪是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
(2)犯罪對象不同。后者的服務對象是境外機構、組織、人員,帶有很強烈的政治含義。而泄露國家秘密罪的獲密對象是“不該知道的人”,不限于境外機構、組織、人員。
區分本罪與故意泄露軍事秘密罪的界限
故意泄露軍事秘密罪是指違反保守國家秘密法規,故意泄露國家軍事秘密,情節嚴重的行為。保守國家秘密的法規,主要是指《保守國家秘密法》中有關保守國家軍事秘密的規定。1978年1月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保守國家軍事機密條例》、1980年國防科委頒發的《國防尖端技術保密規定》等。只有違反了這些法規的行為,才可能構成泄露國家軍事秘密罪。
故意泄露軍事秘密罪與本罪的主要區別是:
(1)犯罪主體不同。故意泄露軍事秘密罪的主體限于軍人,而泄露國家秘密罪的主體包括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所有自然人。
(2)犯罪客體不同。故意泄露軍事秘密罪侵害的客體是國家的國防安全和軍事利益,這是本罪與故意泄露軍事秘密罪的主要區別所在。
(3)犯罪客觀方面表現不同。故意泄露軍事秘密罪的行為發生在戰時,法律明文規定了獨立的法定刑,提高了量刑幅度。而泄露國家秘密罪中,戰時僅可作為衡量情節嚴重與否的一個因素。
軍人泄露軍事秘密的,應以特別法條規定的故意泄露軍事秘密罪治罪。非軍人泄露軍事秘密,構成犯罪的,仍是本罪,而不是后罪。
量刑標準
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